学生一周要上七八个补习班?省重点高中校长:这两句话送给年轻家长
上观新闻
2021-03-08 08:49:54

“上午奥数、下午外语,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在昨天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席话,让“减负”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为学生减负,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幸福成长,使教育回归本源?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给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降低考试量化分数比重

减负难,难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上,这已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教了四十多年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对此深有感触,他一言以蔽之:“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

“现实中,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中小学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使得教育背离初心,出现了‘内卷’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直言,造成这种局面的成因很复杂,教育评价改革裹步不前无疑是主因之一。

在胡卫看来,虽然历次中、高考改革形式不断翻新,但评价内容却并未发生实质性变革,甚至还强化了应试倾向,加剧了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乃至家长之间功利取向、过度竞争,但教与学的效率不升反降,致使学生消极厌学、身心俱疲。”

从选拔和升学角度看,分数作为一项较为客观公平的指标,有其现实意义,但过度加压所带来的课业负担,不仅让学生产生较重的生理性疲劳,更有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这一现象在家庭中并非少数。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将家庭教育的重心和关注焦点放在学生学业成绩上,这是导致青少年学业压力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卫解释说,现有评价偏重知识的标准化,强化了中小学生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而淡化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匮乏。

此外,现有评价方式重在分等筛选和“以分取人”,忽略学生个性和禀赋差异,轻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兴趣需要,或多或少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胡卫建议,要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性评价,将学生的综合表现,列为同样重要的评价指标,体现评价整体观。

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减负难,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机构营销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即便学生在课堂内减了负,周末仍可能见缝插针地上各类补习班,导致课堂减的“负”在课外加了回来。

这一情况并非个案。在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的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的王欢委员谈到,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问题引发学生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

总书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将培训机构的竞争形容为“疯狂的营销大战”。他提供了一组数据:3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从2020年2月到11月的营销费用就超过了1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更不一定能达到“增负增分”的效果。倪闽景解释说,如此“烧钱”营销,势必会挤占在课程、教学和师资建设方面的投入。

“校外教育是良心行业,一旦唯利是图问题就会十分严重。”倪闽景说,近年来,全国多地频频上演培训机构的“跑路”事件,可除了《广告法》规定外,我国尚未推出针对校外教育培训广告的限制性规定。他建议对《广告法》涉及校外培训的条款进行修订,或出台专门的《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管理条例》,并建立风险防控动态预警机制,加强对预收费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他还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理,防止无序资本厮杀,通过财务透明、网络直接预警、在线数据监测、设立红线区域,强化过程性监管,坚决对恶性竞争说“不”。

减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减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减少课业量本身,从长远来看,更关乎一个人的综合发展。

“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唐江澎说,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他说,最近在审议“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时发现,教育被作为专章提出来,“这个标题就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唐江澎看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唐江澎认为,总书记在看望医卫教育界委员时说的8个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

从改变评价体系的层面看,减负背后,关乎教育体制改革的宏大命题。在3月6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总书记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再次作了强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总书记一直很关心教育均等化等问题。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看来,这可以让不同的学校“百花齐放”,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为国家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顾杰 刘雪妍 文字编辑:顾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