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废物箱变身,扔起来不方便竟是管理部门“故意为之”?
上观新闻
2021-04-15 06:01:00

对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成效的上海而言,有些道路、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所至今仍在“拖后腿”,这些区域的公共废物箱垃圾分类现状不容乐观,混投混放问题难杜绝。

今年3月起,一项试验在徐汇、长宁、普陀、闵行等多个区悄然启动,“变身”的公共废物箱担负起促进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的任务。

这一社会治理领域的全新“绣花针”,能否唤醒公共场所这个垃圾分类的“后进生”?

公共废物箱变成啥样?戳视频:


废物箱悄然变身

4月14日11时30分,徐家汇美罗城涌入一大批寻觅午餐的上班族,在一楼等电梯的邵小姐发现商场里的公共废物箱好像“开了个洞”。

“以前扔可回收物的口子没这么小、这么圆吧?”嘟囔着的她下意识把手里刚喝空的矿泉水瓶扔了进去,投放口勉强比水瓶“胖”了一点。


13时18分,虹桥小区对面的公交车站旁,把纸巾扔进干垃圾箱的唐阿姨也注意到了隔壁可回收物箱的“异常”——原本两面通风的开放式投放口装上了挡板,只留出一个直径9厘米的“圆圈”和一根长24厘米的“直线”,就好像一个除号的上半部分。

仔细一看,“圆圈”和“直线”下方各有一行小字。“圆圈”“吃”的是金属、塑料、玻璃瓶,“直线”“吃”的是干净的废纸、压扁的包装盒。

“挺好玩的,就是扔起来没原来方便。”唐阿姨边说边走回公交车站。

16时11分,在仲盛世界商城买了玩具的胡先生路过珠城路的一组公共废物箱,拆下来的包装盒和内部填充物想顺便扔掉,却发现可回收物箱的投放口有3个。

跟着箱体上的标识,他最终推开了右下角的“其他可回收物”挡板。这个投放口的左侧和上方,分别是“废瓶罐”投放口和“废纸张”投放口。3个投放口呈品字形排列。

闵行区联农路、颛兴路上的另外一种新版公共废物箱


投口改造只要百元

上述公共废物箱的“变身”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上海多个区都投放了新版公共废物箱,虽然样式不尽相同,但重点都是对废物箱的可回收物投放口进行改造,而且投放均属试验性质,目前已投放的数量不多。

在徐汇区,美罗城是最先试水新版废物箱的公共场所。4月3日,20组可回收物投放口大改小的废物箱上岗。之后,徐汇区700多组沿街废物箱将借鉴美罗城试点的经验,逐步完成改造。

在长宁区,定西路和虹桥路的84组废物箱上周末率先“尝鲜”,对该区近1700组公共废物箱而言,这84个“异类”将提供宝贵的试验数据,决定它们到底怎么改进。

在闵行区,莘庄地区的50组公共废物箱在4月初成为“先锋”,主要分布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今年上半年,闵行区3700多组公共废物箱中的10%将参照莘庄试点的经验,对投放口进行改造。

记者注意到,各区在试点时,均秉持节约、环保的理念,大多数废物箱均是在原有废物箱或库存废物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是重新购买。

美罗城的20组新版废物箱,只是替换了可回收物箱的投放口面板,总投入不超过2000元。

长宁区的新版公共废物箱,均用库存废物箱改造而成,原本开放式的投放口盖上两块带有新式投放口的面板即可,单组废物箱的改造成本只要100多元。

美罗城废物箱的改造,换个带孔的面板即可


为何要改投放口?

记者从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2021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办法明确鼓励各区结合实际需求,对特定区域或单位(如商业广场、交通枢纽站等)内部公共区域的可回收物投放容器投口进行改造。

上海数万只公共废物箱要改造,这算得上市民身边的一件大事,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要改造?

“改造的一种目的是对投放者形成心理暗示。”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环管科科长张祎旻表示,“圆圈”像瓶罐的底部,“线条”像纸张的侧面,这种样式的投放口可引导投放者将形状相似的可回收物投进去。相比千篇一律的投放口,新式的投放口可以产生新鲜感和趣味,能鼓励一些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试点的时间久了,固定样式的投放口还能让投放者产生联想,“圆圈”就是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这种原理类似上海给四分类的生活垃圾各匹配一种颜色,现在市民看到棕色的垃圾袋,很容易联想到湿垃圾,黑色的就是干垃圾。

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新的投放口感觉扔起来没以前方便,这其实是管理者“故意为之”,目的就是用“不方便”来倒逼公众养成分类习惯。

在这一点上,上海“十三五”期间推进的公共废物箱减量、公共废物箱倡导只设置干垃圾箱和可回收物箱,以及小区的“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数据显示,徐汇区沿街的废物箱从最多时的3000多个减少到了700多个,长宁区的公共废物箱减了至少四成,闵行区减了约30%。

从这些区的实践效果来看,废物箱减量带来的“不方便”不仅没有导致大规模的“报复性”乱投,反而促进了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实效。

或许扔垃圾变得不再容易,让很多人产生了“扔得辛苦,索性扔扔好”的想法。

改过投放口的废物箱,抽查内部分类的“质量”,还不错

不过,公共区域缺乏监督,对于一些始终不分类的“老油条”,废物箱减量的倒逼作用有限,投放口变得“不方便”,可以增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


因地制宜最重要

目前,上海已经试点新版公共废物箱的区域,具体的投放口改造方式都不太一样。

“没有放到哪里都完美的方案,因地制宜才是最重要的。”莘城环卫公司考核科科长翁磊鸣表示,以珠城路上的这组废物箱为例,改进前,他们对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详细询问了负责该路段的环卫师傅平时收集的可回收物“主力”有哪些,才决定开出“废瓶罐”“废纸张”“其他可回收物”3个投放口。

其中,废瓶罐是该路段投放量最大的可回收物,而设废纸张投放口,是考虑到周边有不少教育机构和文化活动场所,投放废纸的潜在需求较大。

不过,投放口的改造还处于试水阶段,现在还远远达不到尽善尽美,需要管理部门和市民共同努力,争取让未来大范围推广的改造方式能取得更好效果。

“我们还在反复试验,或许干垃圾投放口将来也会改进,比如在投放口外装一块可推动的挡板。”美罗城商场管理部主管李莉表示,目前可回收物投放口改得“不方便”了,但干垃圾投放口没变,开口仍然很大,担心部分顾客嫌麻烦,把可回收物往干垃圾箱里一扔了之,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让干垃圾扔起来也“不方便”。

此外,商场内不排除少数顾客有投放较大体积泡沫塑料、纸包装物的需求,现有废物箱投放口再怎么改也“吃”不下,是专门设一个投放点位还是设一个开口更大的废物箱去容纳,还有待研究。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图片、视频:陈玺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