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规划诞生记
上观新闻
2021-04-21 09:08:30

(作者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南京都市圈规划技术团队首席专家)

4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向社会公布。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较早天然形成的都市圈,1986年成立的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是其前身。2000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南京都市圈;2007年都市圈召开首届市长峰会,之后每年都会举办;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颁布,提出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编制的技术单位,接受南京市发改委委托,于2013年完成《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初稿,之后几经波折,遗憾没有上报。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团队再次接受南京市发改委委托,投入力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在江苏、安徽两省及相关城市的大力推动与合作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上报和获得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由于规划团队长期深耕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域非常熟悉,对国家上位规划意图能够准确把握,特别是区域规划理论方法的前沿研究支撑,经济社会生态多学科人才队伍集成,团队可以快速地进入角色,摒弃一般规划只停留在写写画画的阶段,而是将更多力量投入与都市圈各城市的博弈讨论和协商平衡之中,体现了规划师综合协调统筹平衡的作用。

由于地跨两省,规划必须获得江苏、安徽两省以及各个城市的认可才行。为此,团队一方面根据发展基础和目标要求提出规划方案,另一方面要整合各方诉求,对各方诉求几乎都有回应。

值得庆幸的是,不同于有些都市圈规划过程中,还有城市并不清楚加入都市圈的意图,仅仅是为了加入而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在长期合作过程中,都比较清楚加入都市圈的诉求,使得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更有效率的跨区域合作项目。

如何推动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规划需要明确政府的抓手和着力点。

本次规划重点,选择在推动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探索建设跨区域合作发展平台等方面,这既是地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也是最容易看到一体化成效的点。

首先,省际毗邻区域着重于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一体化发展。目前着力推进的是跨界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社会治理一体化和产业园区共建。其中马鞍山博望,紧邻着位于南京江宁区的禄口机场,但交通不便,到机场的行程绕路需要40分钟,和主城到机场的时间相近,这次规划通过加快实施“断头路”贯通工程,改造扩容“瓶颈路”,打通安徽446省道博望等区段,推动博望进一步融入江宁的大交通体系和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

其次,探索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规划从发展方向出发探讨了融合发展型、科技创新型、临港共建型、生态经济型的多种共建合作方式。目前以南京江北新区和淮安盱眙为主体的宁淮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已经步入轨道,《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已发布。

规划是政府的规划,也是全社会的行动纲领,更是需要市场化力量共同推动的规划。

为此规划有大量的篇幅聚焦在如何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上,并对各个城市做出了依据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的指引,提出产业关键领域创新方向。当然,这不是一个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内容,而是对市场投资的一体化分工引导。

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区域一体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一个公平有效率、低交易成本的统一要素市场予以支撑。为此,规划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等,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当然,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政府和市场推动一体化合作,都离不开这一宗旨,否则合作和一体化很难推进下去。

当前全国其他地方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仍在进行中,希望南京都市圈在规划中的探索和体会,可以对更多一体化发展地区的规划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陈雯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